|
|
|
最新消息
>
存善念保留先人生活點滴 陳仕賢踏查全台古墓
|
|
文章来源:http://www.cna.com.tw/news/acul/201808120012-1.aspx
(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12日電)正進行除塚作業的鹿港第一公墓,工人揮汗操作怪手,卻赫然發現疑清朝時期大墓塚、「女同歸所」及「萬善同歸」石碑。眾人一頭霧水時,古墓研究者陳仕賢已趕往現場搶救歷史。
「這個墓塚代表了清朝時鹿港人的善行義舉」,陳仕賢望著眾多骸骨,一邊在公墓尋找是否還有跟「萬善同歸」一樣歷史悠久的石碑,一邊解釋從石碑年代判斷,這裡應是清朝鹿港慈善機構「敬義園」將無名男、女屍分開埋葬的墓塚,只是在日治時期由於都市重劃,石碑和墓塚一起遷移到現今的第一公墓。
敬義園創立於清乾隆42年(西元1777年),由浙江紹興魏子鳴與鹿仔港巡檢王坦捐倡,得士紳林振嵩和泉廈二郊鳩資所設的民間機構,不但有條規,公選地方有志之士專責其事,且稟官存冊,主要工作是闢義塚、施棺木、掩骸骨、祭孤魂、拾字紙、修橋梁、平道路、濟貧病與救水火。敬義園由民間創立,與當今「基金會」的成立頗有相同的地方。
幾乎被剷平成為空地的第一公墓,大墓塚已被拉起封鎖線,上方覆蓋塑膠布,以免挖出的骨骸被曝曬,旁邊則留有石碑,陳仕賢進入公墓前,先雙手合十默念,以示對先人的敬重。
從小在彰化縣鹿港鎮長大的陳仕賢,熟悉鹿港歷史及文化,不但對人在世時住的鹿港老街、房子如數家珍,連人死後住的房子,陳仕賢也全台走透透,訪查名人墳墓。
「文史工作者都喜歡研究人在世時所住的房子,古墓就是人死後住的房子,當然也有值得研究的部分。」陳仕賢說,房子受住戶影響,建築外觀呈現不同風格,死後住的陰宅也是這樣。
他舉例,從鹿港發跡的辜家,辜顯榮母親薛太夫人墓園就位在八卦山下,前方有風水池,後面靠的就是八卦山,墓園旁祠堂還有鹿港彩繪師郭新林作品;辜顯榮墓則在彰化快官銀行山上,居高臨下,遠眺大肚山,墓埕前有一對石獅,從墳墓也能一窺辜家氣勢。
陳仕賢自10多年前就將古墓列入文史研究題目之一,「那個時候沒有Google地圖」,只能一個人穿梭在亂葬崗中,一邊提防蛇和蚊子,一邊考究古墓來源;他舉例,像在追尋幫忙重修鹿港天后宮的石匠蔣馨作品足跡時,除蔣馨家族曾參與設計的高雄市陳中和墓及鹿港黃禮永墓,其他就是靠自己去亂葬崗尋找採青斗石、泉州石相間配置、有鰲魚排水口相同設計的古墓。
除一步一腳印全台跑透透找古墓,有時也要靠勘輿師及在地文史工作者等人脈幫忙,但傳統觀念對死亡總抱持敬畏態度,讓陳仕賢有時不免吃閉門羹,「有誰會願意告訴你自己的先人葬在哪裡」但奇妙的是,當找不到古墓時,「第六感」就發揮作用。
陳仕賢說,找古墓須有踏實研究精神及第六感,對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好兄弟,「我是信而不迷」。進到公墓時,除雙手合十心中默念「打擾了」,還要帶著謹慎的心,不說不該說的話。
踏查古墓,難免觸及生死議題,陳仕賢豁達看淡,思考要留給後代什麼東西,他想到的是除給後代有形財富,身為鹿港子弟,也想告訴後代鹿港的美與好。
尋找各地古墓熱情不減,陳仕賢自我剖析,就是希望保留文化資產,就像當初為保留鹿港鶴棲別墅奔走,後代子孫感謝文化資產被保留,他也希望能多保留幾塊古墓碑,留住前人生活點點滴滴。
鹿港鶴棲別墅是富豪王煌故居,大厝身為清末所建,第一進門廳為日治時期市區改正時修建,主人留學於日本明治大學,妹婿林錦畢業於帝國大學,昔日為王氏經營金融信託業場所。(編輯:李明宗)1070812
關鍵字標籤:...
|
回上頁 |
|
|
|
|
關於澳洲│留學資訊│澳洲學校│留學問題│聯絡我們│最新消息│網站導覽│回首頁
日本留學,家教,多益,多益,家教老師 |
|
|